首页 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秋

第三部分 节气习俗

字体:16+-

立秋

[元] 方回

暑赦如闻降德音,一凉欢喜万人心。

虽然未便 桐落,终是相将蟋蟀吟。

**银河正牛女,诘朝红日尾觜参。

朝廷欲觅玄真子,蟹舍渔蓑烟雨深。

迎秋

立秋,又是一个以“立”开头的节气。为了迎接秋天的到来,这日要举行由皇帝主祭的国家祭祀大典。周代时,皇帝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祭祀司秋之神蓐收。蓐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西方神明,左耳挂着蛇,坐骑为两条飞龙,掌管秋收冬藏之事。落叶是人们对秋天最直观的感受,“一叶落知天下秋”。宋时,立秋这天时辰一到,太史官要高声奏报:“秋来了!”宫人同时把院中盆栽的梧桐搬往殿内,此时最好有梧桐叶落下,如若没有,也要轻轻摇落一两片,帮助梧桐完成“报秋”的职责。

戴楸叶

除了梧桐叶,楸叶也常被用来寓秋。楸叶,就是楸树的叶子,前端是尖的,呈大大的心形。唐代长安城在立秋这天,有小贩沿街叫卖楸叶。宋代延续唐时的习俗,《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不仅妇女、儿童把精心修剪过的楸叶插在衣服上或发髻间,也有男子佩戴楸叶,总之,人人都希望这秋意能在自己身上停留片刻。自唐宋起的古老习俗一直流传下来,如今在一些地方的乡村,人们还用楸树的叶子和枝条编织成帽子,戴在暑气尚存的立秋时节。

七夕节

立秋前后恰逢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也就是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女孩儿们拜祭织女、祈愿心灵手巧的节日。据说,小女孩儿头上顶块红布,傍晚躲到葡萄架下,就能听到牛郎和织女见面时的相思话。七夕当天上午,女孩儿们会玩“丢针验巧”的游戏。放一碗水到太阳底下,待水面晒出一层薄膜时,把平时用的绣花针丢进水里。针浮在水面上,在水底投下针影。如果影子看上去像彩云、花头、鸟兽、剪刀等形状,就表示针的主人是位巧手的姑娘;如果影子粗如棰、细如丝或直如轴蜡,就预示这可能是位“笨手笨脚”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