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笋,是竹子初生的嫩芽,《尔雅 释草》中称它为“竹萌”。春天气温回暖,地下的笋芽再也按捺不住了。一夜春雨,几声春雷,“雨后春笋”披上柔软的棕毛,纷纷破土而出。
春笋
笋,是竹子初生的嫩芽,《尔雅·释草》中称它为“竹萌”。肥硕的竹笋看上去确实“萌萌哒”,让人联想到胖乎乎的熊猫;而细长的竹笋,又如美人的纤纤玉指。
笋有冬笋和春笋之分,冬笋在晚秋萌芽,冬天悄悄蛰藏在土中,不着急生出地面,这时的笋最为鲜嫩。春天气温回暖,地下的笋芽再也按捺不住了,一夜春雨,几声春雷,“雨后春笋”披上柔软的棕毛,纷纷破土而出。在江南,惊蛰之后长出的笋,称为“雷笋”。清代画家金农在《春笋图》上题曰:“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
吃春笋的秘诀在于一个“鲜”字。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商首总黄至筠,命人在清晨挑着煮笋的罐子上山。春笋被挖出后,立刻放入罐中,罐子放在点好火的小炭炉上,由身强力壮的挑夫挑担急行,一路走一路煮,到了目的地后,端起罐子直接上桌。这种吃法,需要有经济实力的人才能做到。宋代词人林洪的方法就简单多了,选一处繁茂的竹林,用飘落的竹叶生火,坐在林边煨煮鲜笋。这笋的味道太过鲜美,林洪特意为它起了个名字,叫“傍林鲜”。
春笋不只适合清煮,与肉搭配更别有一番鲜味。苏东坡喜爱竹子,他写过一首打趣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有趣的是,自从他吃过“笋煮肉”后,态度就转变为:“若使不瘦又不俗,餐餐笋煮肉。”
梨
古人称梨为“果宗”,意为“百果之宗”。梨的品种众多,人们见它果肉晶莹剔透,犹如白玉一般,汁水多且清香甘甜,为它取了不少好听的名字:玉露、甘棠、快果、蜜父……我国从周朝就有了关于梨的记载,可是,由于“梨”与“离”同音,长久以来它可受了不少委屈。古时候,在除夕、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里,梨是不能摆上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