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全集4册)

第三部分 节气习俗

字体:16+-

喜夏

[金] 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 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 到西厢。

伏日祭祀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小暑过后,全年最热的“三伏天”就要到了。伏天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共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古人认为阴气受到阳气的压迫,潜伏到了地下,所以称这个时期为“三伏”。根据古书记载,远在先秦时期,已有伏日祭祀炎帝和祝融的习俗。相传炎帝懂得如何使用火,并因此得到王位,在上古神话中他被尊为太阳神,火神祝融则是他的玄孙。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太阳,但是烈日暴晒又会导致“伏旱”灾害,在最热的伏天祭祀炎帝和祝融,是为了感恩他们赐给人间光与热,同时祈愿庄稼顺利生长,不受灾害的侵袭。

百索子撂上屋

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富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在传说故事中,狠心的王母娘娘派天兵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两个孩子,乘着牛角变成的小船飞天去追,眼看就要追上了,一条大河却将他们分隔开来。此时,无数的喜鹊飞拢过来,搭起一座鹊桥,一家人终于得以相聚。此后每年的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就在鹊桥上互诉衷肠。人们有感于他们坚贞的爱情,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这美丽的传说中。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大家将端午节佩戴的五色丝线“百索子”扔到屋顶上,让喜鹊衔去银河,为牛郎织女搭起一座五彩的希望之桥。

翻经节

“六月六”对于寺庙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叫“翻经节”。寺庙里通常会藏有经书,有的地方还设有藏经院,所藏经卷众多。古老的书卷本身就不易保存,再加上梅雨季节,经卷更容易在受潮后发霉生虫,因此需要定期保养。农历六月初六,是寺庙固定晒经的日子,各地的寺庙和道观还会举办“晾经会”,把所有经书摊到太阳底下暴晒。民间相传,这个佛家节日与唐僧有关。师徒四人历经千难险阻取得真经,在归途中却不慎将经书掉进水里。湿漉漉的经书没法带走,他们只得把书铺到大石头上晾干。这天就被定为“翻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