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全集4册)

第一部分 气象特征

字体:16+-

当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立秋节气也就到了。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代表季节开始之意,从字面意思上看,立秋指秋天从此开始。不过,这里的“秋天”和现代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季关系不大,和农时、物候有一点联系,更多的是天文意义上的秋天。俗语说的“一层秋雨一层凉”,就代表立秋之后,凉风开始逐渐入侵我国,冷空气越来越多,夏季生长的作物要进入成熟乃至收获的季节,譬如水稻等。

立秋节气在每年的8月8日前后,和其他三个以“立”为开头的节气相比,立秋最“名不符实”。立春时的春意盎然,立夏时的暑气乍起,立冬时的阵阵寒风,尽管数据上和现代气象学有些差异,但多数人是可以感受到的。然而,立秋时的数据不仅与现代气象学存在差异,人们也感受不到秋的意境,但秋的种子已经在太阳直射点的位移中埋下。

立秋阳光

立秋节气,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天文意义。立秋时,太阳直射点退回北纬16度,也就是我国西沙群岛附近的南海海面附近,和立夏时相似。因此一方面,太阳热量确实在减少;但另一方面,立秋时仍然是刺眼炎热的“骄阳”。

然而和立夏不同的是,立秋时我国大陆、海域刚刚经受过最毒辣的阳光照射,水汽大规模北上到华北、东北甚至西伯利亚,大陆和海洋的热量储备非常大。由于地表储热的关系,立秋时的气温和湿度都比立夏时高得多,甚至不输小暑、大暑。在这样的情况下,立秋时的阳光仍然非常刺眼,容易灼伤皮肤,是一年中的盛期。

立秋的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日照在减少,很快就会到达让地面温度下降的临界值。

立秋非秋

立秋前后,我国地表和海洋储存的热量仍在巅峰值附近,此时太平洋直射点依旧在我国陆地南端,日照时间还是很长,所以立秋时仍然是一派盛夏景象,是最与名不符的节气,可谓“立秋非秋”。因此,立秋节气算不上秋季的开始,并非真正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