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全集4册)

第一部分 气象特征

字体:16+-

处暑,意为“出暑”,顾名思义就是暑气结束。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虽然在立秋之后,但处暑却承担了夏秋季节的过渡作用。

处暑节气一般在每年的8月23日前后,它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的结束,夏热逐渐消退,天气由热转凉。但处暑节气后,仍时常有持续高温来袭。真正的凉意要等到白露,因此处暑时,高温天气还会经常存在。北方需要注意降温时加衣,南方则完全不需要。

谚语云:“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意思就是,处暑时如果谷子还没有长穗子的话,就是一无是处的野草,只能割来喂牛。这句话凸显了处暑的关键,是观察农时和收成的重要节点。

处暑仍暑

处暑节气时,我国处于传统意义上“三伏天”的末伏阶段,地表和海洋储存的热量依旧很高,太阳直射点虽然已经离开我国陆地,但还在南海,日照时间比较长。因此,处暑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夏季,尤其是南方还处于盛夏时节,可以说是“处暑仍暑”。按现代气象学的标准,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真正入秋。

相比之下,处暑节气的海洋正好处于热量巅峰阶段,不管是西北太平洋还是南海的海温,都在一年之中的最高位,26℃以上的暖水区直接抵达黄海、渤海和日本海。众所周知,台风要维持和发展,首要条件就是海温达到26℃以上,所以处暑节气是台风登陆的集中期,且北方台风相对更多。台风正是暑气的“副产品”,从海洋角度来看,处暑也仍是暑。

不过,副热带高压的中心脊线已经告别了立秋时的“年度高位”,在向东、向南撤退。与此同时,西伯利亚冷空气开始活动,向南挺进,北方已经开始加速入秋。据统计数据显示,处暑时的夏季面积比立秋时减少了约160万平方千米,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两省,陕西北部、甘肃东部以及新疆中北部等地基本上都入秋了。与此同时,青藏高原入冬的区域也从雪山山峰开始向下扩张。当然,我国中东部平原地区基本上都还是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