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不断地去批判,
我们的判断又从何而来
简单来说,我们的改变的方向是基于我们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的”方向。我们对我们所处的环境做出评价,再判断得出某物(或某人)其实并不符合我们的预期,由此得出结论:他应该改变。毕竟这也是为了他好呀!讽刺的是,die rzte(医生乐队,德国著名摇滚乐队)在他们的歌曲《少年(Junge)》中夸大地描述了这一点,这首歌是这样的:
“少年哪,你为何没有学到什么?
你看看迪特尔,他都已经买了车。
你为什么不去沃纳叔叔的作坊里?
只要你向他开口,你会在那得到一份工作的。
(合唱)少年哪,你看你像个什么样子!
看你裤子上的洞,还一直吵吵闹闹的。
你这让邻居该怎么说呢?
还有你这头发,真的是让我无语。
你一定要染发吗?
你这让邻居该怎么说呢?
你再也别回家了吧,从此就当我们互不相识。”
这听起来好像是这支朋克乐队的成员在家里听到了不少类似的说教。但是反之亦然,年少的对年迈的(或者至少是年长的)也存在着这种评价模式。“这简直就像是九十岁的人”,我当时十六岁的妹妹对我说。因为相较于像打乒乓球一样使用WhatsApp,几十条消息不停地交换,我更青睐打电话来把事情说清楚。在我向她解释了此中缘由后,她觉得:“如果我们发消息,我们可以在回复前先冷静地思考一下。”这是个很不错的辩论,对吧?(但这又是一个批判……)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都在日常生活中不停地做出评价。你有多频繁会突然意识到下面这些话和念头:
“真是个傻瓜(猪脑子、笨蛋、事业狂、畜生、贱人……)!”
“你怎么能这样?!”
“如果我是你,我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