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旗袍女性为绘画题材的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常常是——你怎么看待旗袍?你觉得穿旗袍要注意些什么?
这几年,旗袍一下被提升到了新高度,被赋予了文化传承的意义和文化底蕴,是文化体现的最佳代表,甚至被说成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 优雅、端庄、贤淑、东方魅力等等词汇,一股脑儿用在穿旗袍的女子身上。 旗袍被端到一个过高的位置,一不小心,人在穿着上就容易拿捏不好分寸。
虽然我画旗袍多,但平素喜着便装,因为一穿旗袍正装就感觉老十岁。
有意思的是,每当一聊到旗袍,不可避免地就会搬出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穿的旗袍,要么就是民国那几位才女的旗袍照,不自觉地,大家都以那个为现在旗袍美的标准。 可是,一边是服务于电影的服饰设计,一边是过去时代真实的穿着,我们应该参照哪个理解旗袍,应该怎么穿旗袍呢?
著名的着旗袍女子背影。香港60年代,是《花样年华》服饰的主要背景年代,改良旗袍,由此发展或演绎,更符合当下社会穿着环境。
旗袍并非《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里的旗袍之美被引用过度,而人们忽视了电影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香港。
20世纪60年代的旗袍、所谓的民国旗袍和现在的流行旗袍,完全不同。
是美术指导和服装设计高手张叔平,挖掘出了“旗袍”这个元素的极致魅力。人人称赞他的设计将人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和旗袍做了最佳连接。可是,他说当初设计人物苏丽珍时,并非是要将她设计为那种“优雅”的女人。
概括而言,我要的是一种俗气难耐的不漂亮,结果却人人说漂亮。以前的上海人爱面子,不管家境多不好,出去见人总要风风光光,苏丽珍应该是这样,梳好头、化好妆、穿好衣,完全是一个打扮俗艳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