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被压抑的东西保持着向上的强烈欲望,它力图强行进入意识。它在三种情况下才能达到其目的:(1)如果反贯注的力量被病理过程所减弱,这个病理过程压倒了(心灵的)另一部分,即我们所谓的自我,或者被自我中的贯注能量的不同分布所减弱,就像在睡眠状态中所经常发生的那样;(2)如果与被压抑的事物相联系的本能成分受到特别的强化(其中最好的例子是青春期时发生的那些过程);(3)如果在最近的经验中的印象或经验在任何时候出现时都非常类似于被压抑的东西,致使它们能够唤醒它。在后一种情况下,最近的经验往往受到被压抑事物的潜在能量的强化,而被压抑的东西是在最近的经验背后并借助于它的帮助而起作用的。在这三种可以替换的情况下,迄今一直被压抑的东西是不能顺利而不加改变地进入意识的;它必定总要忍受某些歪曲,这些歪曲可以证明来自反贯注的(尚未完全克服的)抵抗的影响,或者证明最近经验的变化性影响,或者证明两者兼而有之。
一种心理过程是有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其间的差异已经被用作发现我们的方向的一个标准和手段。被压抑的事物是潜意识的。如果允许我们把这个句子反转过来——就是说,如果意识(Cs)和潜意识(Ucs)之间的性质上的差异和“属于自我”与“被压抑的”之间的区别相一致[305],那将会使事情发生令人鼓舞的简化。在我们的心理生活中存在着诸如此类的孤立而又潜意识的事物,这个事实本身就足够新颖而又重要。但实际上情况更为复杂些,确实,所有被压抑的事物都是潜意识的,但是,所有属于自我的东西却并非都是有意识的。我们注意到,意识是一种短暂的性质,它和心理过程只有转瞬即逝的联系。因此,就我们的目的而言,我们必须用“能够成为意识的”来取代意识,而且,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前意识”(Pcs)。然后,我们可以更正确地说,自我主要是前意识的(实际上是意识的),但是,自我的某些部分则是潜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