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斯登贝格:你看到了什么?
奥克塔维奥:那段旅行之路!
奎斯登贝格:但是,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
奥克塔维奥:
来,过来,朋友,我必须乘机马上赶上这段不吉利的路,现在我的眼睛已经睁开,我必须使用我的眼睛,来!(拉着奎斯登贝格)
奎斯登贝格:现在做什么?我们要去哪儿?
奥克塔维奥:到她那儿。
奎斯登贝格:到……
奥克塔维奥:(马上纠正自己)到公爵那里去,我们走。
在这个口误中,“她”取代了“他”,其意思是向我们揭示:这个父亲已经看出了他的儿子赞赏公爵理想的真正动机,同时,这个朝臣抱怨,他好像在对他“打哑谜”。[69]
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位剧作家将口误用在了他的戏里,这是由兰克(1910)发现的,我引用兰克的表述如下:
这个口误出现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第三场,第二景),从戏剧的观点来看,口误的使用是由一定的动机驱使的,而且使用得非常巧妙,像被弗洛伊德注意到的《华伦斯坦》中出现的口误一样,这表明作者非常明确口误机制的内涵,而且观众对此也是了解的。剧情是这样的,出于父亲的意志,珀霞必须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选一个丈夫,幸运的是她逃脱了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人。最后,她发现巴萨尼奥是自己喜欢的人;但是她又怕他摸错了彩盒,她很想告诉他,即使摸错了,她仍会将自己的爱给他。但她要信守诺言,在这种内心冲突的情况下,她用一首诗表达出了对他的爱:
我乞求你留下来,哪怕一两天,在你冒险之前:因为,选错了,我失去了你的陪伴,我要暂时忍受:
总像有什么在向我诉说(但这不是爱),我不要失去你……
……我会教你如何去做出正确的选择,但这样我就违背了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