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和前任分手一个多月后,发现前任把跟我有关的东西都删了,空间我也进不去,虽然知道两人不适合,不可能复合,可还是难过。这是要老死不相往来的节奏么……大叔你觉得会有可能什么时候就联系了么,一辈子不联系的可能有多大?”
“秋叶老师,我想知道在大学如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秋叶哥哥,我是XX体育学院的本科大四应届毕业生,体育教育专业,希望在上海找个工作,最好在闵行区,工资大概4500左右。”
别奇怪!这是2015年3月10号晚9点我在微博私信里收到的三个问题,我的很多业余生活时间,就用在回复这样的问题上,没有做任何别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你们不应该叫我秋叶,请叫我大白。
这样开场可能让大家都有点出乎意料,可我的微博微信私信每天就是被类似的问题疲劳轰炸。
选择哪个专业?决定和谁谈恋爱?如何和那些谈不来的室友做朋友?考研报哪个大学?准备到哪里就业?
我的一部分粉丝是把自己生活中的麻烦,都变成给我的提问,只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自己为自己拿主意。
对这样的朋友,我很想说——前任删了你的联系方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大脑不会思考了!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即便是愿意思考的人,不同的人思考的质量也是不同的,有的人能很快通过思考获得行动方向,有的人却是越想越乱不得不到处求助于人。
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小芳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她看到同学们都纷纷开始准备实习或者考研,陷入了思考:“考研?就业?我也必须行动起来。但是我该考研还是该就业呢?我不太想读研究生,这样我是不是也要找个单位实习一下,那样我就要花很多时间去准备简历了。要不我问下别人的意见……哎,我不去考研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