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晚清皇族密室套装(全2册)

第三章 我的罪恶思想根源002

字体:16+-

以下我引一些有关“敬天”的例子。

(1)求雨

在清朝时代,每逢天旱成灾的时候,那个当皇帝的人,便得照例表示一下“关心民瘼”的心情。一方面既可以大吹大擂把“饥溺为怀”的假面具戴在脸上;同时也可以叫一般人民看看:“天子”是和“天”有着特别亲密的关系的,好叫他们畏威感德地不敢萌什么非分之想。只要是皇帝到天坛或是在宫中,向着蓝色天空磕上几个头,焚上一张“告天”的表文,便算是“爱民如子”的责任完全尽到。至于下雨不下雨,那倒是次要的问题,下了更好,就可以老着脸皮说这是我“求下来”的;不下雨呢,也没有什么关系,过些日子再向天磕几个头,焚一道表便算完事。至于人民由于天旱饿死多少,那更是次要又次要的事情,是与这位“天子”无关的。偶尔这位专制独裁者高了兴,下一道“上谕”,拨给灾区一些杯水车薪的赈灾粮款,便算是尽到了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二百以上的责任,同时还可以博得一个“爱民如子”的美名。以晋朝的惠帝为例,有一天他听到了全国饥馑饿死很多人的消息后,便来显示他的天纵聪明,给人民做打算道:为什么不吃肉糜而竟活活饿死呢?这就是封建统治者为人民着想的一个好例子。

每逢皇帝在求雨之前,照例先得在“斋宫”这个地方做一次为期两天或三天的斋戒沐浴。在清顺治八年,宫中定了一项有关斋戒的清规戒律条文,大致内容是:

“大祀三日,中祀二日。凡陪祀致斋各官,不理刑名,不宴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不饮酒茹荤,不祭神,不扫墓,其有疾者皆勿与。”

这固然是给参与陪祀的文武百官规定出来的斋戒方法,至于皇帝的斋戒,那也只是大同小异而已。如把不入内寝改为不入后宫之类的名词,就成为皇帝的斋戒规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