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字体:16+-

┃阅读指导┃

《父亲的病》最初发表于1926年11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发表时有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七”。文章描述了自己的父亲被庸医误诊而死的经过,以亲身的惨痛经历揭露了一些所谓的中医名医不学无术、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由此也对中医学中的一些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东西进行了批判。另外,文章还以自己对父亲的忏悔间接地批判了封建孝道对人的伤害。

大约十多年前吧,S城(这里指绍兴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文章开头以一个名医的故事揭露了所谓的名医敲诈病人家属的丑行,并由此引入为自己父亲治病的第一位名医。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