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雨巷

古神祠前

字体:16+-

阅读指导

原载于《大公报·文艺》第293期,写于1937年,后收录于《望舒诗稿》。诗人的写作风格更具象征性,从“我”到水蜘蛛、蝴蝶、云雀、鹏鸟,思绪跨越九天,但是终归仍会回到“我”的心头。戴望舒认为“诗不是某一种官感的享乐,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东西”,所以这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罗列在一起,却恰恰在流动的梦幻感觉中体现着诗人微妙、细致的情感。

古神祠前逝去的

暗暗的水上,

印着我多少的

思量底轻轻的脚迹,

比长脚的水蜘蛛,

更轻更快的脚迹。

从苍翠的槐树叶上,

诗人用不知道“多少的脚迹”写出了自己长时间在古神祠前的停留,用时间的流逝和动作的重复来反衬出环境的安静与不变。

诗人细致的描写着水蜘蛛的动作,从现实世界中的树叶跃到了虚幻世界中“饱和了古愁的钟声的水上”,将现实与虚拟联系在一起。

它轻轻地跃到

饱和了古愁的钟声的水上,

它掠过涟漪,踏过荇藻,

跨着小小的,小小的

轻快的步子走。

然后,踌躇着,

生出了翼翅……

此时,蜘蛛变成了蝴蝶,蝴蝶变成了云雀,云雀变成鹏鸟,好比诗人的思绪一点点高升,遨游于九天。

它飞上去了,

这小小的蜉蝣,

不,是蝴蝶,它翩翩飞舞,

在芦苇间,在红蓼花上;

它高升上去了,

化作一只云雀,

把清音撒到地上……

现在它是鹏鸟了。

在浮动的白云间,

在苍茫的青天上,

它展开翼翅慢慢地,

作九万里的翱翔,

前生和来世的逍遥游。

它盘旋着,孤独地,

在迢遥的云山上,

在人间世的边际,

长久地,固执到可怜。

终于,绝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