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只为寻山水之有情。
人很少,且都陌生。偶尔有喧哗的笑浪,夹着冷清的韵尾,很快又跌落,一如俱寂的深夜中的犬吠。空空****的气息散漫着,阳光也隐约,正是春雨方歇的午后。
踯躅于乱石之中,湿濡的空罐,淋糊的纸袋,静静散躺着。一路颠颠倒倒去踢一个空罐子——7UP,碰在石头上,断断续续的倦声,仿佛也是自己的心跳。
不禁要在枯木碎石中,去寻索穴居的蟹族,明知这岸干涸已久。远远近近看了一周,深信从前必定有蟹曾居于此。只是潮褪既尽,不得不徙于他处水泊。
租了船,便划出去。想到对岸去,探一探山水有情。
我的船上向来不是太多人便是独自身影,已经习惯这样的不平衡。如果要选择一种乘坐方式,我宁愿后者。那么一点日月星斗的凄凉。年少时,爱做泛舟长江的梦,向往独钓江雪的悠然,也爱江海寄余生的浪**。有时,可以对一条喘息的小河想象无穷尽浪漫的旅程:从《山海经》出航,随《水经注》蜿蜒,歇息于诗词软湿的草岸,酌唐宋的酒,对李白的天空。一路让巴颜喀拉山奔腾的血液送我出海,正在江苏水秀的眼眸深处。
然后,啜饮太平洋齐垛垛的浪花之汁,饱酣着漂流到爱琴海温柔的臂弯里。竖琴于风中,软沙于金阳之下,我却搁浅在希腊神话的暗礁。从此化成一滴水,流入爱琴之海中。啊!毕竟是年少。
划到潭心,就收桨。把头俯夹在两膝之间,去感觉船身的微晃。这已是很熟悉的韵律,属于睡与醒之间的眩然。小船似飘似浮,在水之**上曲折。传说这潭子虽碧,却十分不祥。总有一些少女喜爱来此徘徊,把心事交给警察局处理,便成为隔日早报上,台北市民豆浆油条中一具貌似豆蔻的浮尸。
于是,这潭子便从此有了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