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一个伟人,在其成名之后,总可以从他成长的过程中寻找到一点儿成功的因素。若也用这个道理来分析孟德尔的少年时代,那么可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美”,二是“苦”。
孟德尔出生于奥地利一个叫海因申多夫的乡村,这里的森林被野草、鲜花遮径,气候湿润温和,有“多瑙河之花”的美名。孟德尔的父亲在家乡务农,也很留心于园艺。孟德尔从小就受到这样一个极美的自然环境的熏陶,对植物的生长、开花极感兴趣。他经常想:为什么不同的植物会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而海因申多夫庄园的女主人瓦德堡伯爵夫人也是一个热心科学事业的人,她坚持在本地学校中增加了一门自然课,这对孟德尔实在是一大幸事。
孟德尔
大学毕业时,吃尽了生活之苦的孟德尔决心要找一个再不为糊口而操心的行业,以便能安心做学问。他去请教老师,老师说:“要是这样的话,你最好去当修士。”于是,1843年10月9日,孟德尔进了设在鄂尔特伯伦的修道院。说来也巧,在孟德尔来这里之前,修道院里就有一位叫萨勒的神父极喜好植物。他主持在院里开辟了一个很大的植物园,花草树木一片葱茏,就和孟德尔小时候所在的庄园一般可爱。但是这萨勒有一样坏毛病,就是极爱喝酒,常常在镇上酒店里深夜不归。院长觉得这有损修道院的名声,便在一天晚上等在院门口,见他摇摇晃晃地走来,便大喝一声:“好大胆的萨勒,你这副样子还配做一名神父吗?”这萨勒还沉迷在酒后的心**神摇之中,一听这话,便向院长鞠了一躬说:“主啊,我是不配进你这个门了!”说罢竟扬长而去,再不归来。他这一去不归,倒给孟德尔留下了一个园子,留下一块好的实验基地。
各位读者,关于遗传问题在孟德尔之前早有许多生物学家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了,但是都没有实验根据,许多国家的科学院还专门为此特设悬赏奖金。到孟德尔着手这一问题时,达尔文已就物种起源做了较透彻的研究,但是他未能回答生物进化中遗传与变异的具体根据。于是,孟德尔就决心站在达尔文的肩膀上,开始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