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成长,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
不再执拗地认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
· 0 1 ·
晚唐有个诗人叫罗隐。
宰相郑畋的小女儿特别喜欢罗隐的诗,恨不得委身下嫁。终于有一天,罗隐前来拜谒郑畋,希望得到提携。
郑畋让女儿躲在纱帘后边,看看是否中意罗隐。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罗隐年纪也不算老,长相却很着急,郑姑娘隔着纱帘都倒胃口,从此以后再也不读罗隐的诗了。
长得丑就算了,罗隐还不会哄人。他来回长安参加了十几次科举,每次都落榜,连进士的尾巴也没抓住。罗隐走出长安,沿着原路返回浙江老家,路过钟陵的时候,恰好遇见十二年前见过的营妓云英。
老相好见面,两眼泪汪汪。可能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云英说了一句:“罗秀才尚未脱白矣。”意思大概是说,你怎么还没考上啊,唉?
罗隐经过十几次落榜,情绪很敏感,云英只是说了一句感叹的话,他就理解成讽刺,马上写了一首诗怼回去:
钟陵醉别十余春,
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类似的情景,白居易和琵琶女也遇到过。他们都从长安出来,又在江州相逢,共同的阅历,让他们可以理解对方的遭遇。可人家白居易说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回报以技艺精湛的音乐,感动得“江州司马青衫湿”。是不是有一种异乡遇故知的感觉?
虽然白居易和琵琶女的心情都不好,却互相流露出一种别样的温情。但罗隐对云英的态度,不见任何感同身受的体谅,诗中只有针尖对麦芒的激愤和尖锐。
· 0 2 ·
任何事情,只要有过成功的经历,人就会变得特别自信。
他们为过往的成就而骄傲,哪怕当下的遭遇不太好,也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终究可以时来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