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萧军,是欣赏且心疼萧红的。打动他的,是萧红的那首小诗:“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呵,春天来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
他警告旅馆老板不要胡作非为,却也一时拿不出钱替萧红还账。
趁着松花江决堤,市内洪水泛滥,萧军终于找到了救出萧红的机会。他趁夜租了一艘小船,等在旅馆窗外,大着肚子的萧红顾不上穿鞋,光着脚丫翻过窗台,扶着栏杆,上了萧军的小船。
萧军成了萧红的救命恩人。虽然知道他已有妻室,萧红还是决定以身相许。二十一岁的青春,风华正茂的年纪,她再一次沦为别人的情妇。
他们的同居生活,同样是拮据的。不久,萧红生下一个女儿,捉襟见肘的生活让她根本没有抚养女儿的能力,她只好把这个孩子送了人。之后,两个人仅靠萧军当家庭教师和借债勉强度日。
那时的萧红,并没有看出萧军性格上的缺陷。她完全沉浸在幻想中的爱情里。没有钱吃饭,他们就买一点馒头,就着盐充饥,仿佛两个过家家的孩子,满脸喜悦。萧红笑着说:“这样度蜜月,把人咸死了哦。”偶尔,他们会买一瓶啤酒,分成两半,碰一碰杯,再仰起脖子一饮而尽,之后,便相拥哭泣。
幸运的是,萧红在极度的逆境中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鲁迅先生。1934年,萧红在与萧军流亡到青岛之后,完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鲁迅先生在序言中称赞道:“北方人民对于生命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一部《生死场》,让萧红在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文坛崭露头角,她有了源源不断的稿费,这是萧红人生中第一次有了充足的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