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角儿台上的光芒,来自台下训练的无数艰辛。站在舞台上的人,最能体会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旧时的中国,男尊女卑是最残酷的现实,女子若是踏入梨园,更成为遭人歧视的“下九流”。然而,梨园“冬皇”孟小冬,却是那个时代的传奇。
1907年,孟小冬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她的祖父、叔伯都是京剧演员,从小,孟小冬便对戏曲耳濡目染,她在戏曲上的天赋,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显露。
九岁那年,孟小冬开始学习老生戏;十二岁,便已能在无锡新世纪登台;十四岁,在上海乾坤大剧场与诸多名角儿同台演出。时人对她的评论是:“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
她注定不是等闲之辈,年少成名亦未让她迷失自我。对于京剧,孟小冬有一种流淌于血液中的痴迷。她不仅跟着师父学戏,只要有机会,便到戏院里去看名角儿演出,并且尽量坐在前排,细心观察名角儿的唱念做打,学习咬字与唱腔,还专门向研究名角儿唱腔的人请教。
一切努力,只为在戏曲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十八岁那一年,在上海戏曲界已经小有名气的孟小冬毅然选择离开,去往名角儿云集的北京。她最倾慕的,便是京剧老生余叔岩的“余派”唱法。她多次请人帮忙,想要拜余叔岩为师,可他连男弟子都不收,更不用说女弟子。
有人曾介绍一位票友拜余叔岩为师,却遭到他的断然拒绝:“有些人教也是白教,徒费心力。”人家又问:“当今之世,谁比较好呢?”余叔岩想也不想:“目前内外行中,接近我的戏路,且堪造就的,只有孟小冬一人。”
可见,余叔岩对孟小冬是极为欣赏的。这份欣赏也为孟小冬拜师余叔岩开辟了捷径。1939年,余叔岩收了李少春为徒,孟小冬赶忙抓住这个机会,请人大力推荐,终于在隔了一天之后,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