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花卉。根据出土文物证实,中国栽育梅树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尚书·说命》中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文字,记述了在公元前10世纪的商朝,人们已将味酸的梅子作为调味品来使用了。人们不仅吃梅果,还赏梅花。梅花冰清玉洁、凌寒独放,为历代诗人所赞美和颂扬。千百年来,梅花寄寓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感情,关于梅花的诗文典故更是数不胜数。
望梅止渴
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中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说的是:曹操行军途中,士兵们找不到水源,正口干舌燥、有气无力之时,曹操突然对士兵们说,前方有一大片梅树林,梅子酸甜可口,一定能够解渴。士兵们一听,不禁咽起了口水,脚步也快起来了。曹操就用这个办法,催促士兵们向前赶路,找到了水源。“望梅止渴”的成语便由此而来。人们对这个故事解释不一:有人说,“望梅止渴”展示了曹操的智慧,只要设定好一个目标,坚持再坚持,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也有人说,“望梅止渴”展示了曹操的计谋多端,即使前方并没有梅子林,也没有水源,至少曹操达到了催促士兵赶路的目的。聪明的你如何理解这个小故事呢?
折梅寄远
魏晋南北朝时期,范晔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后汉书》的著者。相传宋朝陆凯与范晔是好朋友,二人钦慕彼此的才华,常以书信往来。范晔在长安做官,陆凯在江南,两人很难见面。有一年,江南梅花盛开,春天将要到来,而北方却还在严寒之中。陆凯就折下一枝梅花夹在信笺里,让北上的驿使带给了范晔。范晔收到信,里面不仅有春意盎然的梅花,还有一首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