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农村夏日生活的场景:人们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在家里搓麻线,村庄里的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同学们也许会对“绩麻”——搓麻线感到疑惑,把麻搓成线,这是要干什么呢?这就要谈到我国古代悠久的纺织历史啦。心灵手巧的古人们,是如何把那作为纺织原料的各种植物,变作身上穿的美丽衣裳的呢?
以《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的“麻”为例。麻是从各种麻类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植物纤维。麻类作物有很多,比如亚麻、黄麻、青麻、苎麻,等等。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用麻来作纺织的原料了。我国使用麻织物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距今约五千年的罗纹葛布。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对人们“治麻”活动的描述。
把麻类植物变成柔软结实的麻布,需要好几个步骤。第一步当然是种麻,要对土地精耕细耘,才能种出好的麻。第二步是沤麻,顾名思义,就是把收割回来的麻放在水中长时间浸泡,通过发酵作用去除麻茎中的胶质,留下坚韧的纤维。第三步就是诗中所说的“绩麻”,绩麻,就是把沤好的麻撕开,再把撕开的麻纤维搓成线或绳。最后一步,就是将搓好的麻线织成麻布。麻绳也可以直接用来捆绑东西,做鞋、纳鞋底、织帐子……用处可多着呢!
我国古代有着悠久又发达的纺织业,除了麻,古人还用棉、毛、丝来作为纺织原料。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学会了采集野生的蚕丝、麻、葛,并收集鸟兽的羽毛和毛皮,编织成简陋的衣服,用来御寒蔽体。夏、商、周时期,人们已经能织出精美的丝织物。《诗经》中就频频出现人们养蚕制丝的场景。丝织物质地平滑而有光泽,色彩瑰丽,是贵族才能穿戴的织物。而普通百姓穿的多是葛、麻织成的衣服。秦、汉、唐时期,麻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人们身上穿的衣服,主要是麻织物,而从宋代到明代,棉纺技术不断发展,棉织物逐渐取代了麻织物,成为人们日常穿戴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