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里是故宫

·肆·故宫有两个相伴了600年的『小伙伴』

字体:16+-

600年的岁月里,故宫并不孤单,它的身边有两个“小伙伴”,它们从出生就在一起,每天除了互问早安、晚安,还会各种八卦,聊聊600年间这里住过的人、发生过的事。

这两个“小伙伴”,一个叫太庙,另一个叫社稷坛。不过,这是它们曾经的名字。现在,太庙改成了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改为了中山公园。

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在故宫的两边建庙和坛呢,难道真是怕它寂寞,安排两个‘小伙伴’陪它?”

当然不是,皇宫两边建太庙和社稷坛,古已有之,这是一种礼制文化。

据中国古代经典建筑学著作《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段话揭示了古人在建都城时的一种“理想模型”:整个城市呈方形,四边每边开三个门,共12门,12门之间又有横竖九条九车道的大马路相连,同时,皇帝的宫城设在中心,市场在它北面,左边建太庙,右边建社稷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这样的帝都模型看起来很完美,但城市建设还得考虑各种环境和人文因素,实际建设不可能完全按照教科书的模型来,像规矩的方形布局或者九车道的大马路就有很多地方建不了,不过,有一个规则倒是很多王朝都会遵循—“左祖右社”。比如唐长安城、元大都城、明南京皇宫,基本都是遵循左边建太庙,右边建社稷坛的建筑思路。

据记载,当年北京城开始建设时,大老板朱棣就给了指示:“亲们,咱们建北京城,往‘豪’了建,钱不是问题,不过像坛庙、宫殿、城门这些都得和南京的规制一样!”说白了,南京城有啥,北京就得有啥,因此,作为南京皇宫的复制版,北京皇宫的左、右两边也必须建太庙和社稷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