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路向前巍子给中国人的救护指南

生活中省钱又管用的健康小妙招

字体:16+-

口腔卫生,从保护我们的牙齿开始

一说到大白牙,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洗牙”。人们俗称的“洗牙”,医学术语称为“洁治”。

所谓“洁”,就是去掉牙面的细菌、牙石、色素等牙垢;而“治”则指它是治疗牙周病的基本方法之一。牙龈与牙根面之间存在一条0.5~2毫米深的浅沟,称龈沟。正常牙龈与牙根面紧贴,呈不开放状态。龈沟内易积存食物碎屑,附着菌斑,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区域,由于其呈封闭状态,不易清洁,常导致牙龈炎症及牙周疾病的发生。

有人认为每天认真刷牙,就不用洗牙了,这是不对的。因为牙齿在彻底清刷后的半小时内即会有新的菌斑形成,在30天内可达到最大量,久而久之即成为牙结石(就和烧水壶里堆积的软垢一样),这是堆积的细菌,可引起牙龈炎、牙周炎、出血、口臭,最终引起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及早清除牙石,牙齿虽然松动但还可能挽救,若一直不清除则会持续造成牙周破坏,最终导致牙齿脱落。对于牙周炎患者,其牙周组织已经发生了破坏,牙石包绕在牙齿周围,使牙根免受外界刺激。洗牙去除牙结石后,可能会表现出牙龈退缩和牙根面的暴露,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这种敏感大约半个月后会慢慢适应,症状会逐渐消失。牙周病越严重,出现敏感的可能性越高。对于已经出现的敏感,可采用脱敏、使用抗过敏牙膏等方法。

一般1~2年应常规“洗牙”1次,当然,也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口腔卫生差、牙面粗糙、牙排列不齐、有不易清洁的修复体或易形成牙结石者,“洗牙”的间隔时间应短些。

洗牙虽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洗牙哦!特别是以下5类人群:

1. 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群,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等,应该预先适量应用促凝血药物,控制凝血速度,以免洗牙时出血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