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每一个称号,都符合他的实际情况,哪怕结局都以不足收场。作为思想家,他的思想很犀利,但是不足以成为圣人;作为政治家,他的理想很政治化,但是对于官场,他不是很懂;作为文学家,他理性有余而灵性不足;作为改革家,似乎他的魄力远远胜过执行力,以至于他的改革成了一个悲剧。所以,怎样评价王安石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承认他是各个领域都能翻江倒海的人物,但是没有一个做到了极致。
一个没有做到极致的人,一个饱受争议的人,恰恰是我们的兴趣所在。
21岁进士及第的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这种基层的历练,让他有了一种勇气,要把一地的治理方式复制下来推及全国,这与大宋朝强国梦最强烈的宋神宗的圣意不谋而合。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就这样展开。结局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的教科书上写了一段话: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193),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194)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195)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196)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197),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198),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199)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