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罗马:七次劫掠史

字体:16+-

德军面前的罗马城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公元1943年的罗马城正值战时,我们不妨往前推几年,看一看和平时代的罗马城是怎样的光景。假如一位罗马人从公元19世纪40年代穿越到公元20世纪30年代,他会惊讶地发现罗马城比以前大得多。公元1939年,罗马的总人口高达150万,是1849年的10倍,并最终超过古典时代。

罗马城变得日益喧嚣繁忙。死气沉沉的出租马车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和汽车。公元19世纪40年代,街上的出租马车屈指可数。公元20世纪30年代,不下3万辆汽车奔驰在拥挤不堪的大街上。在古典时代,罗马城架有桥梁8座。公元20世纪30年代,罗马城又新建了两座,现在总共架有桥梁10座。罗马城区开始延伸至奥勒良古城墙之外,非居住区几近消失,这是自古典时代以来罗马城的空地首次大幅减少。大批巴洛克式园林和别墅因此消失,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座园林和别墅,其中就包括博尔盖塞别墅公园、潘菲利别墅公园和阿达别墅公园。公元1849年春,加里波第曾率领志愿军在潘菲利别墅公园内英勇抗击法军,而阿达别墅公园是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居所。公元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非居住区内掀起一股建设狂潮,新晋为首都的罗马城俨然是一个大型的建筑工地。城市建筑的翻新计划屡屡遭到无视,湮灭在建设狂潮中的古迹不计其数。

所幸罗马人并没有对文物古迹“赶尽杀绝”。塞纳区行政长官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公元1809年3月27日—1891年1月11日)几乎在同一时期对巴黎进行了改造,拆掉了大部分中世纪旧建筑。罗马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一些骇人听闻的改造计划被否决。例如拆除某一段奥勒良城墙、拆毁特米尼火车站附近的塞维安城墙、把亚壁古道改建成电车轨道。拆旧建新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在考古学家鲁道夫·兰奇安尼(公元1845年1月2日—1929年5月22日)的指导下,罗马人再次对古罗马斗兽场进行大扫除,再次拆掉在万神殿基础上扩建的建筑,其中包括两座被罗马人称为“驴耳朵”的钟楼,这两座钟楼建于17世纪。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到公元19世纪80年代末,罗马人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挖掘出192尊大理石雕像、266尊半身像和人头像、1000块古碑和超3.6万枚硬币。“一战”前夕,罗马城的文物古迹终于得到妥善保护,罗马市长埃内斯托·内森(公元1907—1913年在任)命人用围栅将马塞勒斯剧院、戴克里先浴场和奥克塔维亚门廊围起来,并将古罗马广场、帕拉蒂尼山及附近区域辟为考古遗址公园。值得一提的是,内森市长是社会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