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的药物一样,退热药的使用原则也是能不用尽量不用,但如果孩子体温太高,太难受了,该用的时候还要用,否则这些药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同时,家长也要知道,除非超高热,平时健康的孩子,偶尔发热并没有什么坏处。发热是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当孩子出现体温低于38.2 ℃的发热,伴随着人体温度的升高、代谢加快、免疫力提升,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从而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般不需服用退热药,可采用物理降温同时适量地多喝水,以加速代谢,进而帮助退热。
但是当体温高于38.2 ℃时,代谢过快会导致人体消耗明显增加,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肝肾功能损伤,儿童则可能出现热性惊厥,神经系统受损等不良后果,此时须服用退热药。
根据2020年发布的《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月龄以上体温超过38.2 ℃伴明显不适者可采用退热药。但其他专家共识、指南指出,体温超过38.5 ℃伴明显不适者应及时使用退热药物治疗。
因此,家长可根据儿童精神状态把握、调整使用退热药的时间。
一般来说,退热药起效在30分钟到2小时,用药间隔时间为6~8小时,最短时间间隔不低于4小时,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
退烧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宜过快、过于急切,一般而言,孩子的体温降到38.2 ℃以下时即可。有的家长因为心急,短时间内让孩子重复多次服用退热药,这样很可能会造成孩子大量出汗而导致脱水,同时,也可能会增加退热药的不良反应,引起孩子肝肾功能的损伤。所以,退热药不能过分频繁地服用。
这里我再给大家几个使用退热药的专业知识。
1. 绝不能以预防热性惊厥为目的去使用退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