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知道,一般临**常测的是腋温,当腋温≥37.5 ℃,孩子就发热了。在临**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温为准,37.5~38.0 ℃为低热,38.1~38.9 ℃为中度发热,39.0~40.9 ℃为高热,≥41.0 ℃为超高热。
按发热时间的长短又可将发热分为4类。
短期发热:发热时间<2周,多伴局部症状和体征。
长期发热:发热时间≥2周,有的可无明显伴随症状、体征,需实验室检查帮助诊断。
原因不明的发热:发热持续2周以上,体温37.5 ℃以上,经查体、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者。
慢性低热:低热持续1个月以上。
当然还有发热的原因和发热热型,在这里我就不做介绍了,这个需要专业的医生或者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来判断。发热体温高低和时间长短,则是我们家长需要关注的问题。
当孩子发热以后,若是处在低热体温范围值,且精神良好,无流鼻涕、打喷嚏、咳嗽、食欲下降等其他症状表现,可在家观察一天,增加饮水频次及饮水量,保持通风,不要为孩子捂汗退热。
若孩子发热体温在中度发热的时候,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简单判断,比如孩子有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可能是感冒了,应予以退热药,观察孩子体温、症状变化。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 ℃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的退热剂为对乙酰氨基酚。6月龄以上可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如果用药以后孩子症状改善,可以暂不就医,保持一定的饮水量和适宜的环境温度。如果应用退热药以后,孩子的症状没有减轻,出现咳嗽、呕吐、精神较差、高烧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如发热伴颈强直、前囟膨隆、意识水平下降、抽搐,甚至惊厥持续状态;发热伴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热伴肢体或关节肿胀、患肢不愿活动、不能负重;发热超过5天,且合并双侧非渗出性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口腔咽部黏膜充血、指(趾)端红肿、皮疹等。这些情况提示孩子可能是其他的疾病,家长朋友不要在家自行用药,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