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地址:http://blog.ifeng.com/article/20176611.html
2012-09-24 21:56:37|浏览5031次|评论0条
我们为什么输不起?
这实在是一个奇怪而又现实的问题。
竞争比赛有赢就有输,实在正常不过。
不过,看看我们四周,看看我们的舆论,便可知晓,现实生活并非如此。
一旦竞争中落败,输掉的不仅是比赛,还可能有尊严和人生,从此直不起腰,挺不起胸,抬不起头来。一辈子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
不唯体育比赛,在我们看到的几乎大多数行业,输不起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现实和公众的共识。
这才是问题的吊诡之处。
一
中国人曾经是输得起放得下的人。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上达高贤,下至黎民,莫不以为然。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成了后世文人的一种可以效仿追随的生活样式。
于是,李白不愿意走时人通行的应试之路,欲以才华文名入仕,终不见容于权贵,遂自我放逐于山水江湖,留下诸多不羁名篇,世代传诵。
无论是陶渊明还是李白一辈,不容于庙堂,还有海阔天空可去。
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封建时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王权的“雨露之恩”总有洒不到的角落。
因此,输了官场又何妨!
陶渊明得罪了上司,虽扔了那官赐的五斗米,家里却还留有几亩薄地可依仗,躬耕读写,采菊东篱,悠然而见南山。
李白不见容于皇亲国戚,远离了庙堂帝都,依然可以**于酒色文气,纵情于山林河湖,西辉逐流水,**漾游子情。
那种雍容倜傥的生活和气度,在紧张窄逼的社会里是养不成的。养育它们,除了文脉的传承滋养,更需要有退让腾挪转身的空间。
当然,中国还有一种说法,成王败寇。不过,这主要指向的不是士大夫和黎庶,而是图谋天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