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给理想一点时间:精选集

柴静:自由,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

字体:16+-

博文地址: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949207.html

2011-10-08 11:50:48|浏览366241次|评论425

1

2008年5月,中国青年人正在发起一场ANTI-CNN运动。有一个CNN的白人评论员用“goons and thugs”来形容中国人。

当时我在美国,遇到一位美国国务院官员,谈起此事,他苦着脸说:“这个人也常常辱骂我们。”

旁边他中年同事说“那是个让人恶心的人”。

小胖子补了一句:“不过他不代表白人,也不代表电视台,他只代表他自己。”

我说,你们为什么要忍受他?

他顿了一下,很无奈的神色,说:“但这是宪法给他的权利。”

“那你们干吗还干这个活儿?”我笑。

他也笑:“因为神经粗。”

杜鲁门总统当年写信给家人抱怨,说他被新闻界折磨、纠缠,除了一忍再忍,无法可想,但最后他说“扛不住热,就别进厨房”。

2

看安东尼·刘易斯这本书,才知道,美国走到这一步,走了很长的路。

这是一个在1800年之前还有《防治煽动法》的国家:“撰写,印刷,发表或出版任何针对联邦政府或者总统的不实之诩,诽谤和污蔑之词,意图损害政府、国会、总统声誉者……”最高判处两年徒刑。这个法律出台后的三年中,有十三人被捕入狱。

这样一个国家里,一个被公开辱骂的官员能够说“这是他们的宪法权利”,要靠多年形成的社会共识和文化经验。何帆翻译这本书,就是因为,“《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1960年3月29日,南方民权运动正在紧要关头,马丁·路德·金的支持者们在《纽约时报》刊出了一份政治宣传广告,指责官员们正采取非法手段破坏民权运动,但文中对事实有所夸大,增加了金被逮捕的次数、修改了虐待事件的具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