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争斗》
因为麦卡锡主义盛行而被迫离开美国的朱尔斯·达辛,在巴黎绽放了黑色之花。没有一句台词,只是不断出现宝石店的抢劫片段,观众在抢劫过程全部结束之后才得以喘口气,整个过程长达30分钟。
《死吻》
描写的是卑鄙冷酷、厚颜无耻的侦探,是最具“迈克·哈默”风格的迈克·哈默。用极端的反差表现出来的黑白画面如实地展现了冷战时期独有的风景线。
《追逐杀人蝶的女孩》
金绮泳,如果非要出生在那个时代的话,何不选择法国或者西班牙呢?如果非要选择韩国的话,晚生40年也可以啊。
《泽丽丝与伊莎贝尔》
本片讲述的是跟佛兰德斯绘画所蕴含的“慵懒与寂静”这一传统风格形成极大反差的颠覆性故事。如果阿仑·雷乃是对同性恋情感兴趣的人,抑或大卫·汉密尔顿是个天才,那么也定会拍出这样一部电影的。这部片子又有点儿B级日本少女课外班动漫的影子。
《电钻杀手》
主角是由导演亲自扮演的年轻艺术家。在纽约夜空中响起电钻的金属声。直到30年后的今天再看,剧本、拍摄、音乐都毫无违和感。
《东京流浪汉》
最纯粹的铃木的世界应该就是这样的吧。在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尚未超越作为匠人的责任感时才会有的活动照片之快感。
《暗淡的星》
看过这部短篇电影的好莱坞发行商对此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再多拍几分钟就能在影院上映了。”那是约翰·卡朋特和丹·欧班农正式出道的瞬间。
《解决者》
李斗镛应该尽快被重新发现。艺术电影《皮膜》,大作《最后的证人》固然是杰作,但这部影片的冷酷无情才是李斗镛的精髓。足以让人联想到沃尔特·希尔年轻时候的破坏力。
《黑色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