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关于小学,很大部分是不大愉快的。
刚上一年级,我就因为活泼好动,得到了一句“从来没见过这么吵的女生”的评价。
那年头的“好孩子”,有着一套标准模板:安静顺从、坐姿端正,连提问都要在老师允许的时候,用标准的姿势举手才可以。
小孩子对来自大人的评价和目光是异常敏感的,但还没等我努力让自己成为那样的“好孩子”,到了三年级,老师又给我扣上了“粗心”的帽子。
有次数学考试前,老师强调:“题目都是以前做过的,会做就一定没问题。”
结果成绩出来,全班有二十几个人考了100分,而我因为粗心只考了86分。
这是我第一次拿到这么差的分数。
拿到卷子的那个午后,窗外聒噪的蝉鸣让教室显得愈加安静,鲜红夺目的分数刺进眼里,我发热的脸颊似乎也要淌出血来,我不知所措地把双手扭来扭去。
数学老师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女生是考不到100分的。
羞愧、沮丧和没有考好的罪恶感,让我清楚地听到自尊心轰然崩塌的声音。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考不到100分”成了我内心的一个魔咒。只要一考试,我就担心这句话会应验。结果越是担心,就越是考不好。
看到自己的预言应验,“阅人无数”的数学老师更是一次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讽刺和挖苦我:“聪明有什么用?学奥数有什么用?这么粗心,还不是考不好!”
我一度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个粗心的小孩,真的永远拿不到100分了。
幸运的是,五年级时,我们班换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了解我的情况之后,他只是很耐心地跟我讲了一句:“你这么聪明的小孩子,一定要把题目好好读仔细了。”
在这样的信任和鼓励下,“考不了100分”的阴影慢慢淡去,小升初志愿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当地最好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