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了“一”之后,老子又把与道密切相关的几个字打理了一下。那就是“反”、“弱”、“无”。语言简短,不容置疑。原文是——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最重要的是第一句:“反者,道之动。”这个“反”字,也就是我在前面多次说的“逆向因果”结构,老子把它看成是大道的动力。等到启动之后,又成了大道的运动方式。简单说来,朗朗大道,凭着逆反力量而运动。
在世界古代哲学史上,以一个“反”字来概括天地大道的,只有老子。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他是主张“不争”的,因此不会一看到反向力量、反向趋势就上前争斗。他认为“反”也是天地的自然安排,因此给予极高的地位,任由正反互补来推进道的运动。争斗,是因为容不了“反”。他容得了,因此不会争斗。他甚至确认,没有“反”就没有道的运动状态,因此也没有了道的生命。
由此推衍,历史上一切仰承鼻息的依顺者,只能让他们仰承的对象走向僵滞。要疗救,只能从相反的方向寻找动力。
“弱者,道之用”,意思很明白:“弱,是道的作用。”正是凭着弱,才能安顿于纷争的世间。这与“弱肉强食”的观念和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正好相反。
后面两句,是重复性强调,古今表述没有太大差别,就不翻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