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继续谈治理和治理者。他在这一章提出了一个特别的概念“啬”。
“啬”是什么意思?
高亨在《老子正诂》中说:“是啬本收藏之义,衍为爱而不用之义。此啬字谓收藏其神形而不用,以归于无为也。”那么,这个“啬”字在治理上的意义就是“及早地储存而不浪费”。表面上,这与农民的生态方式差不多,因此农民有时也被叫作“啬夫”。但深入地来看,及早地储存而不浪费也正合乎道。所以连那么早的韩非都说:“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
“啬”,来自爱惜。爱惜到舍不得用,不用还在积,这就使爱惜得到了一种令人注目的定型。这种爱惜、积累,也合乎治理之道。因此老子开头就说:“治人事天,莫若啬。”
说到治人事天,那么这种爱惜、积累、减耗,首先不是财物,而是德。积德,越早越好,越多越好,结果就会“无不克”,“莫知其极”。
请看,从一个“啬”字出发,构成了一整套政治观念。因此,也可以称之为“爱啬政治学”“积德政治学”,或者幽默一点,就叫“啬夫政治学”。
知道了核心,就可以一览全文了——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整个行文中,除了我们已经解释过的“啬”之外,还有一个词语障碍就是“早服”。历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王弼、高亨说的,“早服”就是“早返道”;第二种解释以清代姚鼐为代表,他在《老子章义》中说:“服者,事也。啬则时暇而力有余,故能于事物未至,而早从事以多积其德,逮事物之至而无不克矣。”我赞成姚鼐的解释,把“早服”理解为“早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