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可以对我们的调查结果做一个总结了。个体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始终都是围绕着自卑问题展开的。对于这一点,我们毫不避讳。
我们知道,一方面,自卑是人类不懈努力和取得成功的基础;另一方面,自卑又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如果个体无法找到一个恰当而具体的优越目标,自卑情结就会出现。自卑情结产生了逃避的欲望,而逃避的欲望又表现为优越情结。所谓优越情结,不过是一个有害无益、哗众取宠的人生目标,让个体在虚幻的成功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这就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机制。具体而言,心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时更加有害。我们知道,生活风格中的种种倾向都是在童年时期——四五岁时——形成的,是以原型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健康的心理生活完全依赖于童年时期的正确引导。
正如前面所言,童年引导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儿童的社会兴趣,使其树立健康有益的人生目标。只有通过合理训练,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让普遍存在的自卑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防止其发展成为自卑情结或者优越情结。
社会适应问题是自卑情结的对立面。正是因为个体的自卑和软弱,人类才生活在社会里。因此,只有培养社会兴趣,学会与人合作,个体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