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治帝国:大宋300年的世运与人物

王安石:孤独的改革家,被妖魔化了

字体:16+-

王安石实施新法两年后,熙宁四年(1071)五月,发生了一起群众大闹京城的事件。

史载,东明县(今河南兰考)上千名农民进京,先上开封府衙门告状,之后又去了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还有一些愤怒的民众闯进了王安石的住宅闹事,这下子让京城官员们都很慌。

御史中丞杨绘查明情况后得知,这些农民之所以如此激愤,是在推行新法时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可地方官员不予受理,只好进城找宰相当面理论,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一次冲突确实是新法惹的祸,问题就出在王安石的得意之作——免役法。

免役法,顾名思义就是免除官府派给老百姓的劳役,改成交钱。这是为缓解财政危机采取的差役货币化政策。

新法是好法,但在实践中出了问题。

免役钱要交多少钱,县里按照当地GDP定出等级,而中央的司农寺又有自己的标准,经常从中干预,如果中间出了差错,老百姓要交的钱就超出了可接受范围。

钱这玩意儿不是凭空变出来的,东明县的农民手里没钱,被逼到卖粮卖房,日子过不下去,当然要闹。

王安石想为大宋力挽狂澜。可是,在熙丰变法(即王安石变法)这场历史大戏中,他始终面对着汹涌的反对浪潮,这些声音来自民间百姓、朝中大臣、地方官员,甚至是宫中的皇帝。

他的这份孤独,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也是一种无奈。

1

在东明县农民大闹京城的一年前,朝廷出现了著名的“三不足”之说。

熙宁三年(1070)的一天,支持变法的宋神宗召见王安石时说,如今朝野议论纷纷,朕听闻有“三不足”之说,爱卿知道吗?

什么叫“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实际上,这三句话是否为王安石所说,至今仍是历史疑案,极有可能是当时政敌强加给他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