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星谱

【故事大纲】

字体:16+-

郭家堡是冀中平原一个地少人多的村庄,抗日战争中因贡献突出,被八路军军分区命名为“红星村”,远近闻名。但在解放后却被“地少人多”及土地贫瘠的短板所困扰,村民生活十分困难。铁骨铮铮的老一辈村书记郭山河是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为改变落后面貌付出了一切。后一辈接班人上任后为完成父辈遗志而继续奋力拼搏。社会在发展,新情况不断涌现,农村状貌比以往复杂得多,人心也复杂得多,怎么面对和处理?

长篇小说《红星谱》的男主人公为年轻共产党员郭向前,烈士郭山河的子弟,生母为知识分子,养母为烈士遗孀。这样的家境,熏陶出一个既血气方刚,又善于思考的年轻人。加之郭向前曾经参军入伍,在部队还立过功,是因为必须回乡照顾养母而退伍。回乡后即为改变村民们的贫穷落后生活殚精竭虑,进入愈挫愈奋一往无前的工作状态。但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有时候因为年轻气盛,难免与竞争对手治气,形成对峙局面。他的性格特点也导致他会出现偏颇,会对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

郭向前从部队回村的时间节点正是“十年”的尾声,因为过去“割资本主义尾巴”,村里什么副业都没有,穷得叮当响。隆冬时节,郭向前夜不能寐,身披军大衣在万柳堤上走了一宿,抽了满满一荷包烟叶。回过头来,他冒着风险带领年轻人割五曲河滩的苇子编苇席搞副业,挨批时以村民们饿肚子的情况据理力争。而他的特殊身份给他助力不少,让他得以施展。“十年”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他即从北京的一家氯纶厂淘换来氯纶绒,组织村民纺毛线,偷着出售。再次挨批,因考虑他是为集体,个人一分钱没得,方才得释。待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一方面组织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继续发展副业增加村民收入,但领导层个别人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对他严厉打击;也有人为了争名夺利,对他百般压制。使他的工作举步维艰。随着农村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乡村工业和各种副业不再作为“资本主义尾巴”了,郭向前立即组织全村大力开展纺毛线业务,最后出现家家户户纺线线,带动起周边村民一起干,十万村妇大军“背起包袱走全国”卖毛线的壮观情景。知情的专家学者和记者作家无不感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