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掌控情绪的心理学课程

关怀如何创造韧性

字体:16+-

娜塔莉·斯塔瓦斯——一名32岁的医生,光脚跑过26英里,正在接近波士顿马拉松的终点。她下定决心,不让疲惫阻止为其所在的儿童医院筹款。就在接近终点的时刻,斯塔瓦斯听到了鞭炮声——她以为是鞭炮声。接着,人们尖叫着冲向她。

这是2013年4月15日,从未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斯塔瓦斯转向父亲,他一直跑在女儿身边。“爸爸,我们得帮忙!”她跳过4尺高的赛道围栏,跑向便道。不一会儿,她跑到大西洋渔业公司前面,那是第二个爆炸地点。到处是血——以至于她在空气中都能闻到腥味儿。环顾四周,看到散架的婴儿车,没有身体的脚,她几乎站立不住。接着,她看到一个年轻女子躺在地上,她跑过去,检查呼吸,开始按压女子的胸部,做心肺复苏。

在爆炸现场,斯塔瓦斯救治了5个人,其中4个幸存下来。她一直没停止帮忙,直到一名警察将她拖走。

斯塔瓦斯只是爆炸发生后,冲去行动的人群中的一员。刚刚完成马拉松的选手,跑到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献血。在线平台“群体关爱”迅速建立,当地人为滞留的选手提供食物、陪伴和睡觉的地方。志愿者们返回终点线,找回奖牌和被吓坏的选手们丢下的物品。

这些关爱行为不是几天或几周后,人们想为灾难做些有意义的事时才发生的。行为在爆炸后立刻发生,要做些什么的驱动力是天生的。

发生在波士顿的自发的救助很感人,但并不特别。它的普通之处在于:困境能激发善行,因为痛苦驱动了助人的需要。研究表明,创伤事件发生后,多数人变得更利他。他们花更多时间照顾朋友和家庭,也愿意做非营利性团体和教会组织的志愿者。重要的是,这种利他主义帮他们自愈。创伤幸存者花越多时间助人,他们感觉越幸福,也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更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