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当我走进“压力新科学”课堂,发现讲台上有一份报纸。一个学生让我看一篇题为《压力:具有传染性》的文章。文章声称压力“和空气中的病菌一样传染”,其毒害性堪比二手烟。一位专家谈论了某项研究,说被动观看他人受苦时,人们也会有压力反应。“压力很容易传递,这令人震惊。”那个专家说。另一名专家规劝读者别做“压力携带者”。后来我在网上发现了一篇文章,描写的是同样的研究。标题是《二手压力是不是在伤害你》。
我很好奇,这些文章不仅强化了“压力有毒”的思维模式,而且还增添了另一层恐惧:和有压力的人待在一起,你会受到压力毒害。你自身的压力也会伤害周围的人。
我把这篇文章的一部分读给学生,问他们收获了什么。学生们的第一反应是“孤立你自己”,然后是“如果有压力,藏在心里,别和他人分享”。课程在继续,得到的反映是一致的:远离痛苦的人。别被周围有压力的人传染。别和他人分享压力,那样会成为别人的包袱。
在媒体上读到的,所有压力会杀死你的骇人故事中,这篇是最令我悲伤的。因为如果你采取了学生们从故事中学到的策略,你就将自己与两个最重要的抗挫折资源隔绝了:了解痛苦中的自己并不孤单,你能帮助他人。
压力的社会本质,不是需要害怕的东西。就像我们看到的,关怀创造韧性,无论利他行为是从痛苦中自我拯救,或仅仅是对他人痛苦的自然反应。对别人的苦难采取更富同情心的反应,能激发同理心,驱动助人行为,反过来也能增加自己的幸福感。更进一步,我们不必担心让外人看到我们正在挣扎的事实——尤其是需要他们支持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的透明是一份礼物,让别人感觉并不孤单,给他们机会体验照顾与友善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