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则天

一、英雄不问出处

字体:16+-

中国古代讲为政之道,唯在得人。用人好坏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用人先得从识人开始。我们前面讲过武则天赏识魏元忠的事情,但是,识人不能光靠统治者一个个地发现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有效选拔人才的机制。怎么选拔人才呢?武则天把重点放在科举上。

武则天对科举有三大贡献:第一是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第二是充分发挥了制举的作用;第三是开创了武举。

先说进士科。唐代的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每年举行的考试称为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为制科,制科又叫制举。常科里面比较重要的有两种,一种是进士,一种是明经。进士科侧重考察文学才华,明经科侧重考察儒家经典。本来进士的级别比明经低一点,但是,从武则天统治开始,进士的前程明显好于明经,逐渐变成科举考试里最重要的一科了。武则天为什么要提高进士科的地位呢?传统说法是说武则天自己爱好文艺,所以重视进士。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武则天恐怕不会在这样大的事情上表现出这么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原因还是进士科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为什么呢?明经科主要考经典记忆,需要熟悉儒家经典,那家里至少得有经典才行吧。当时印刷术不发达,读书都是靠家传手抄,普通老百姓家藏书少,因此这种考试明显对世家子弟有利。但是进士科就不一样了,进士科考文才,文才固然也需要知识积累,但更重要的还是靠天赋灵气。好多寒门小户,家里没有太多的书,但是子弟凭着一股灵气,一种天分,也能够在诗文方面有所造诣,在进士科中崭露头角。因此相对来说,进士科更具公平性。武则天提高进士科的地位,拓宽了广大寒门子弟上升的道路,选拔人才的面儿也就更广了。这是武则天对科举的第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