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家长跟我提到,自己的孩子平时也看书,有一定的阅读量,但一到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家长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孩子的阅读量没有能够转化为作文素材,看了很多书,依然写不好小作文。还有的孩子则是就知道几个例子。有个当老师的朋友某次打趣说,一旦碰上“挫折”“勇敢”之类的题目,十篇有八篇都是写司马迁的。
这些孩子,面临的是同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学会把自己读到的内容轻松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里,所以一提起写作总觉得没什么好说的。这种问题并不只出现在小学,中考作文和高考作文中写司马迁的也大有人在。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出在写作上,而是出在阅读上。孩子在平时读书的时候,可能只看懂了故事的梗概,没有太在意故事的细节,所以在写作时才会毫无思路。所以,要在阅读的时候,就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有个亲戚家的小孩也有同样的问题。我跟他说:“其实素材很好找,下次你每读一个故事或者一本书,都花五分钟想一下,这段文字、这本书,哪些地方能用到作文里面去?能用到什么样的题目里面去?就算平时看的课外书不多,但上课、考试,总要做阅读理解吧?那些选的都是短小精悍的案例,很适合作为作文素材。平时阅读的时候,每次都多花一点时间想想怎么把这一段话用到作文上。时间长了,慢慢就会有思路了。”
我当场拿他的语文考试卷看了一下。阅读理解讲的是一个妈妈给孩子缝衣服的故事。孩子想了想说:“写母爱可以用这个故事。”
我说:“你再想想,还有什么题目?”
他又想了想说:“写感恩能用,写一件难忘的小事也能用。可是这次考试考的不是这个内容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考这个题目,到时候我就不记得这篇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