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破局:中国服务经济15年崛起与突破之路

2008 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

字体:16+-

2008年,对中国而言意义特殊。

这一年的春节,肆虐大半个中国的南方雪灾阻断了道路,数百万人滞留在天寒地冻的回乡之路上。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震,约6.9万人遇难、1.8万人失踪、37.5万人受伤,“多难兴邦”出现在了震区教室的黑板上。这是大悲大喜的一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中国夺得51块金牌,奖牌数正好100枚,成为历史之最。

9月15日,大洋彼岸的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宣告破产,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蔓延到中国,波及几乎所有产业的走向,甚至每一个人的成长轨迹。10月,我国股市从6 124点的高位一路“跳水”到1 664点,前所未有的跌幅,引发了集体恐慌。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遭受重创,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高达60%的外贸依存度导致我国GDP增速腰斩,“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进入低迷期,大量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失业。此时,仍旧以传统服务业态居主导的服务业,还没有显示出令中国经济升腾的力量。

在各国政府的集体救市中,我国也很快拿出了应对方案。2008年11月,国家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加快以铁公基、灾后重建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为主的投资,振兴经济。这项计划共计需要投资四万亿元,因此被人们简称“四万亿”刺激计划。很快,2009年年初,信贷大幅放量,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出现了34.44%的峰值,大量的货币流向了国有企业,又通过它们进入了基础设施、房地产领域。

此前已经受到严厉调控的房地产企业,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下,大都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但在高强度的信贷支持下,资金链难题迅速缓解。众多央企也带着无处安放的货币进入房地产市场,流动性极度充裕,地王层出不穷。房地产开发商继续跑马圈地,埋下了日后高库存的祸根。而钢铁、建材等上游产业也快速复苏,开启了新一轮产能扩张的浪潮。此后,尽管调控力度不减,房地产还是在人们的刚需、货币的催生和投机的驱使中,一路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