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次去某平台谈事,出门的时候,被一个小男孩叫住,他说:“李老师,您怎么来了?”
我看他好眼熟,他说他曾经上过我的课。我问什么时候,他说,五年前。
我忽然想起了他是谁,五年前,在珠市口校区,一个四百多人的班里,他坐在第一排,盯着我。半小时后,他趴在桌子上像是睡着了。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桌子,他抬起头,我才发现他并没有睡觉,而是在桌下打游戏呢。下课的时候,我和他聊了会儿天,现在我不太记得他对我说过的原话了,意思大概是:他还年轻,以后有无限的可能,所以现在不用那么着急学习,这次考试没通过,下次还有机会,未来还远着呢。
我时常会想,如果一个人可以像姜峯楠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所描绘的那样,能看清现在、过去和未来,那这个男孩会在那个节骨眼儿上跟自己说句什么话呢?
告诉他,五年后,你会费很大的力气,找了很多关系,才进了一家公司,拿着月薪5000的工资,每天循规蹈矩地看不到希望?还是告诉他,五年后,你并没有变得像你当时希望的那样,但是你不用担心,五年后你已经忘了自己当初的期待了?
我不知道,但无论如何,如果是我,我宁可选择沉默,因为这些话,都太残忍。
残忍的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梦想破碎,时间推移本身,就已经足够残忍了。
这些天我跟一些朋友聊天,忽然发现,其实人越靠近中年,越能感受到生活艰难。
年轻时,做错了什么事,你可以自豪地说:“我还年轻。”
可人忽然到了三十岁,就像去掉滤镜的照片,许多不堪就浮现了出来。
家里条件不好的,已经不太敢有“未来都好”的指望了;脑子不好的,再也不能装无知,装可爱了;随心所欲的,再也不能用“真性情”当挡箭牌了;慵懒散漫的,再也不能躲在梦想和未来后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