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樊登讲论语:先进(精装版)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与人交往的原则

字体:16+-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这段话是孔子向别人提问。《论语》中,我们极少见到这样的场景,大部分情况是别人询问孔子。

公叔文子是卫国的贤达人物。有人说公叔文子的特点是不言、不笑、不取,也就是不苟言笑,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公明贾是卫国的大臣。孔子问公明贾:“公叔文子的如上特点是真的吗?”

公明贾说:“以告者过也。”这里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说这种说法错了,另一种解释是传得有点夸张了。

我觉得根据后文来理解,解释为“传得有点夸张”可能会更切合。

公明贾说“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夫子不是不说话,而是他说话恰到好处,到了该说话的时候,他才说话。如果一个人说话时能够掌握火候、分寸、场合,知道什么时候该开口,人们就不会讨厌他说话。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他是真正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才笑,所以人们也不讨厌他的笑。

不随意说话,不随意地笑,这有什么可赞叹的呢?

在日本,笑也是需要谨慎的。在日本文化中,一个人没有理由地对他人笑也许并不意味着礼貌和善意,因为在对方看来,这样的笑是莫名其妙的,甚至可能是嘲笑。与之相反的是欧美人,无论是否认识,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微笑。日本人最初和西方人做生意的时候,不理解欧美人的这种“自来熟”,产生了不少误会。

后来,日本的国际企业为了改变这件事情,专门对员工进行了培训,请员工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和文化,学习如何和西方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