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德元年:大宋王朝1004年的历史大变局

朋党相争初见端倪

字体:16+-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十二月十九日,宋真宗率领文武大臣回到了汴京。

前方战事已结束,宋朝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没有了战事,老百姓的好日子就要来临了。

宋真宗调回了当初被寇准支到大名府的王钦若,这为寇准的罢相埋下了隐患。

寇准回来后,就有了几分膨胀的意思。澶渊之盟,一定程度上讲,是寇准一手促成的,没有寇准,也就没有澶渊之盟。宋真宗也说,澶渊之盟,寇准为头功。

此时的寇准,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据说当时散朝后,宋真宗都要亲眼目送寇准离开后,才会回到休息的地方。加上寇准本人霸道执拗,让那些与他不睦之人对他更加嫉恨。他们隐藏在暗处,等待扳倒寇准的时机。

以王钦若为代表的“扳寇派”,开始在私底下搜罗寇准的罪证,企图将寇准赶出朝廷。寇准与王钦若之间的斗争,可以看作宋朝朋党的“雏形”。等到寇准与丁谓之间展开斗争时,朝中的宰辅形成了两个阵营,宋朝的朋党也就正式形成了。

这里先叙述寇准与王钦若等人的斗争。

此时尽管寇准专权,但王钦若选择了忍让,因为首相是毕士安。

在寇准刚担任宰相时,被申宗古状告,当时就是毕士安处理的这件事。但毕士安为了班子成员的团结,没有将申宗古交代的幕后之人报告给宋真宗。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一定是王钦若。他在申宗古状告寇准一案中,领教过毕士安的手段。虽然当初申宗古状告寇准谋反一案,最终不了了之,但毕士安一定掌握了一些证据,只是为了朝廷的和谐,他选择了息事宁人而已。

有毕士安在,王钦若等人自然不敢轻举妄动,胡作非为。

但这时候的寇准,因为澶渊之盟的功劳,越发膨胀了。寇准与王钦若本来就不睦,只是同朝为官,不得不经常见面,或者交流国家大事。当时,王钦若是参知政事(副宰相),次相与副宰相之间如果关系处不好,中书门下省的工作就没办法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