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结束了,书塾先生给每个孩子写了批语,让他们拿给家长看。一禅有点心虚地问师父:
“师父,如果我暂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办呢?”
“那就再试第二次、第三次……古代有个经常失败的人,五十五岁的时候还没有放弃,还在周游列国,尝试实现政治抱负。”老和尚翻着《论语》,随口答道。
“五十五岁?这个人是谁啊?”小和尚眼睛瞬间亮起来。
孔子名叫孔丘,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轻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也很熟悉,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有些人虚心求教,拜他为师,他就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
已经五十五岁的孔子决心要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带着一众学生,从自己的国家鲁国出发,花费十四年时间,历尽艰辛,走遍了卫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等大小十几个国家,希望向各国君主宣传和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当时天下处于乱世,大国忙着争霸,小国面临被吞并的风险,孔子宣传的那一套恢复周朝礼乐制度的主张,自然没有人接受。大家都很尊敬他,却不重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国、蔡国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两国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儿,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兵才帮他解围。
随着年纪渐长,四处碰壁后的孔子最后选择回到鲁国,专心致志在家里编书和教授学生,直到七十三岁去世。
一禅:“孔子为理想而奔走,孤身抗争,以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影响历史进程,精神令人感佩。任何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独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