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逃避难题怎么办
经常有家长跟我讲:“孩子做题的时候一遇到难题就躲,本来他只要再想一想,就一定能想出来的,但就是不爱想,总觉得太难了,直接说不会,摆出一副没有办法的样子。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畏难情绪”,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所谓“畏难”,就是指害怕困难。在孩子畏难的时候,家长要分清是真的难还是假的难。因为家长和孩子对“难”的界定是不一样的,家长从成人的角度考虑,也许觉得不难,但孩子很可能确实不会。所以,家长需要去辨别孩子是真的遇到困难了,还是因为依赖家长,想偷懒,不爱动脑。
第一,如果孩子真的觉得难,家长在帮助孩子之前,要先建立联结。
当看出孩子的情绪后,家长要有同理心,先跟孩子建立情感上的联结。所谓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关于同理心的小视频,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如何用同理心和人建立联结的方法。大意是这样的:
有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地洞,他在底下大声叫:“我被困住了,这里好黑,我快受不了了。”这时候你听到了,也爬进地洞,安慰他说:“我来陪你了,原来地洞里这么黑,现在你不孤单了!”这就是联结。如果你只是站在洞口,远远地对他说:“别怕,情况没有那么糟糕。”这就不是联结。真正的联结,是家长能感受到孩子心里的东西,理解他的感受。
我女儿上中学的时候学习遇到困难,我有时只是坐在她身边,或者抱抱她,她就觉得很有力量。假如我说“这个没关系”“那个不重要”,女儿就会觉得妈妈根本不了解她。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先跟孩子建立情感上的联结,然后再做工作,效果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