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感,强烈的时代精神,高度的艺术性,三者合在一起,赋予了《维特》以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写成《维特》,歌德“感到自己像办完一次总告解一样,心情既愉快又自由,获得了过一种新生活的权利”;但一种被称作“维特热”的时代病,却被这本小书引发了出来。
《维特》一问世,当即风靡了德国和整个西欧,广大青年不仅读它,而且纷纷模仿主人公的穿戴打扮、风度举止。“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成员诗人舒巴尔特在一篇评介文章中谈自己读《维特》的感受时说:“我坐在这儿激动不已,胸口怦怦直跳,狂喜而痛苦的泪水滴答滴答往下淌,因为——我告诉你吧,读者——我刚刚读完了我亲爱的歌德的《维特》。读吗?——不,吞噬!要我对他进行评论吗?我要是能这样做,我这人就没有心肝……我奉劝诸位还是自己买一本《维特》来读读!但读时务请带上自己的心!——我宁肯终生穷困,一辈子睡干草、饮清水、吃树根,也不愿失去体察这位多情善感的作家的心曲的机会。”然而,并不只青年一代才如醉如痴地读《维特》,连德高望重的大诗人克洛卜施托克、道貌岸然的神学家拉瓦特尔,以至于盖世英雄拿破仑,也统统为这本“小书”所倾倒。当然,与此同时也有人对《维特》看不惯,而形形色色的卫道士更是斥之为“**书”“不道德的该遭天谴的书”,表面理由是有少数人学维特的样自杀了,真正原因却是书中的反封建精神触到了他们的痛处。德国的一些邦和丹麦都宣布《维特》为禁书,它的译本一出现在米兰就被教会搜去全部销毁。但尽管如此,仍阻止不了《维特》的流传,它很快被译成各种语言。在资产阶级意识特别强烈的英、法两国,到18世纪末已各有译本十数种之多,仿效之作也大量涌现。据一篇日本著名日耳曼学家的文章,《维特》的日译本迄今共有45种,其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