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昨夜星辰

·想象一个温暖的夜晚·

字体:16+-

我们先来读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到底是写给他妻子的,还是写给朋友的,学界有很多争论,我们不做过深的探讨了。我只想说,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单纯从这首诗的语气来看,我觉得应该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开始抛进来的就是一个问题,可是这个问题诗人不知道怎么回答。对于一个在外面漂泊的人来讲,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回去。他感受到的是背后的命运抓着他的那种无力感。他确定不了自己的行程,确定不了归期。“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当我们离开家,独自一人上路之后,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就像一只在水面上漂浮的小船。可是这个船到底要往哪里去,我们其实并不清楚。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个人的晚上,只能听雨滴一点点地落下,听着外面的雨一点一点地涨起来。可是他写的不是雨本身,他写的是情绪一点一点地涨起来。他的失落一点一点涨起来,他的惆怅一点一点涨起来,就像外面下着的雨一样。在这一句里,我们发现时间的流速变慢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前的蜡烛烧的时间长了之后,会结灯花,为了让它更亮一点,需要拿剪刀把灯花剪掉。什么时候两个人能坐在烛光下面说说话呢?回过头去说说当初我一个人在异乡听雨的那个晚上。我们讲过杜甫的《月夜》,你会发现《夜雨寄北》的最后两句和杜甫的《月夜》很像:“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其实只是一种想象,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徐德泓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羁情不写而自深矣。”(《李义山诗疏》)

我们会发现,中国古典诗词里的时间,很多时候并不是客观的物理时间。“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其一》)“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李益《宫怨》)这些都是各人心理上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