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梦、时间与短视频

第一部分 破碎的时间

字体:16+-

第一章 短视频是一则游离的信息

短视频是一则游离的信息,

没有坐标,在互联网的空间中到处闯**。

1

一个空无一物的房间中,如果在中间放置一张桌子,“空间”便被定义了。我们会自然地根据这张桌子选择自己所在的位置。彼此相看顺眼的人,大概率会选择相邻而坐;然而需要细致观察对方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坐在他的对面。桌子成了我们观察他人、安置自己的媒介。

媒介是什么?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中介之物。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神话学:生食和熟食》(The Raw and the Cooked)一书中,视火为人类文化的精髓。在所有地球生物中,只有人类具备用火能力,而且更令人瞩目的是,分布在地球各处的人类都具备“用火能力”。人类借助“火”这一媒介,可以吓退猛兽、毁灭树木和房屋,也可以烹饪食物,还可以利用火焰摧毁的草木所生成的灰烬作为滋润农作物的肥料。火可以把“存有”化为“虚无”,也可以从虚无中创造新事物。媒介不仅拥有强力,而且影响深远。火,这一媒介,坚定了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信念。于是,从火到炸药,到核武器与核能发电,我们找到了一脉相承的血统。

同样,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最常用到的媒介——语言,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框定着我们的思维,塑造着我们的表达。

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河比人的语法影响着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大多数人认为,语言的诞生来自对世界的认知,然而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语言和思维框架的因果关系反转了。

在河比语中,并不存在名词和动词的划分,而是根据事物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例如,闪电、流星等现象由于持续时间的短暂便成为他们的“动词”,而云和暴雨因其延时略长一些便进入“名词”的序列。语言的学习,影响着他们对时间和运动的感知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