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生说你可以沮丧,就算哭出来也没关系

别人是别人,你是你

字体:16+-

我到南美秘鲁的马丘比丘旅行时,曾经在晚餐的餐桌上出现“烤全鼠”这道菜。

同团的年轻人兴奋地大啖烤全鼠。

而我在一旁觉得很不卫生,迟迟无法鼓起勇气吃那道菜,只能默默地吃着像煮过头的乌冬面一样发胀的拿坡里意大利面。

就像这样,我们总是擅自为食材贴标签──

“吃老鼠肉很不卫生。”

“吃肉很野蛮。”

甚至鄙视吃下这些食材的人,认为“不吃”才是正义。

对那些不吃这种食物的人自以为是的正义感到愤怒,对自己的饮食文化感到骄傲,于是便开始一场争辩。

我把这种争辩称为“正义之战”。

即便不至于到战争的地步,但是这种彼此不理解的状况随处可见。

假设你搬到乡下,来到一个有树木环绕的地方,阳光透过树木的缝隙射下缕缕光线,很多蝴蝶在房屋四周翩翩飞舞,是不是很棒呢?

不过,如果在四周翩翩飞舞的是飞蛾,那就有点讨厌了吧?

其实这种感受换作法国人就完全不能理解。

因为蝴蝶美丽、飞蛾很脏并非绝对的“正义”,只是日本人的“感受”而已。

而法国人不去区分蝴蝶和飞蛾。

再譬如,我觉得鲔鱼生鱼片非常美味,却不敢吃鲣鱼生鱼片。

因为鲣鱼有股血腥味。

那我这个“鲔鱼比较好吃的理论”能套用在美国人身上吗?

很遗憾,这很难。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两种鱼都叫作“金枪鱼”,没有什么不同。

实际上我们以为是鲔鱼的罐头,有些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原料其实是鲣鱼。

我们会遵从自幼接受的概念,判断事情的对与错。

结果,当我们和别人的意见相左时,就开始“正义之战”。

我不是在否定“认为自己正确、重视自己的坚持”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