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诗人的沉浮人生

24、张九龄:一辈子与领导都是对着干

字体:16+-

张九龄出生于岭南的一个小镇上,在古代的时候,岭南就是瘴气弥漫的荒凉之地,和长安洛阳这样的繁华大都市比不得。可以说长安是天堂,岭南就是地狱了,甚至在有些人眼里,岭南就不是大唐的地界,张九龄就在这样的荒芜之地中呱呱落地。不过张九龄的家族在当地算得上是老大的位置,他们家世代为官,但都是些小官,县尉一类的九品芝麻官,可在家乡能说得上话,所以日子不算是贫苦。他的一位堂叔就曾经国考上岸,这在当地是天大的新闻。因为从记载以来,这是第一个考上官的学子,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正因为有这为叔叔的存在,才更加激励张九龄读书的士气。读书勤奋加之有聪慧的天赋,张九龄很快出口成章,他十三岁那年写给广州刺史王方庆的文章备受好评,王方庆当时就料定张九龄日后必有大作为。果不其然,二十多岁时张九龄便通过乡诗来到洛阳考试,当时考试规则是优先录取洛阳本地人,而后是国子监优秀学子。

如张九龄这样偏远地区来的学子,想要考中是难上加难,可张九龄的文章实在优秀,所以这个“岭南孤贱”一鸣惊人、成功上位,可张九龄的高中就像是水珠落进油锅里,瞬间炸开了锅。所有人都在怀疑张九龄的上位存在“潜规则”,明明是天子门生才该有的位置,怎么就落到了一个乡下来的土包子身上,有人怀疑张九龄的家族给沈佺期送钱,明明是子虚乌有的事,可沈佺期还是为此被贬谪,那一届的考生都跟着倒霉了。大城市太复杂,村里来的张九龄饱受欺凌,他只能回到自己的老家去寻机会。说来也巧,正好之前的宰相张说被贬到岭南,他看了张九龄的文章后,夸赞其语言简练、直击要点,还经济实用。

几年后,武则天归天,中宗李显再次登基,朝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庆祝自己登基,中宗李显把受沈佺期牵连的那届考生全都找回来重考,这次换了主考官,也换了考试题目。不出意外,年近三十的张九龄再次金榜题名,上岸后他去做了五年的基层公务员,一直没有升迁的机会。他开始思考要不要继续留在长安,毕竟都是九品小官,如果回到自己家乡做鸡头,可比在长安舒服的多了。正当思忖时,机会猛的砸在头上,在五年的时间里,玄宗李隆基换了一个有一个,赶上玄宗李隆基登基,他怀着一片赤诚之心整顿朝纲、网络人才。所以朝廷又举办考试了,唐朝特别喜欢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只是公平性有待商榷,不过总归是有人才被发掘的。